摘要: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最主要部分, 包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遇见的困很难及带给城市的问题两个层面。问题出现是什么原因为城市体制弊病, 少数民族自己人力资本缺少与城乡、民族之间文化冲突与文化不适应。应当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要构建预警机制、寻求消减对策, 强化其对城市的适应与认可。
关键字: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遭遇问题; 引发问题; 文化不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 少数民族开始走出家门进入城市, 成为城市要紧组成部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增长十分飞速, 现在在很多城市中甚至已经超越当地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 ]107。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一个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汉族迥异的特殊群体[2 ]。学界虽有学者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但却没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进行专门界定。本文尝试就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内涵、组成部分与主要内容、问题出现是什么原因等进行论述, 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要探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需要第一明确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定义。有研究者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称为城市流动少数民族, 指的是非当地城市户籍, 但在城市从事各种工作和活动的少数民族, 并将它与城市世居少数民族、城市新进少数民族一块纳入城市少数民族的范围[1 ]100。据此,只须是从民族区域及非民族区域乡村、牧区或城镇流向城市而非乡村、牧区及小城镇的少数民族人口都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范畴。这种界定方法偏重户籍和流入地。还有研究者从文化层面理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家不仅仅是把这类被调查的民族 看作是人口较少的群体, 而且把他们看作是拥有和城市汉族居民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也拥有与城市其他迁移者不一样的文化背景的群体”[3 ]40。民族文化携带者的身份成为区别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普通流动人口的要紧标准。在借鉴上述成就的基础上, 笔者觉得,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指从农村、牧区、城镇流入城市且不改变户籍的、作为民族文化携带者存在的少数民族人口。基于某一具体城市而言一般是指流入人口, 不包含流出人口。当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还应该包含流入地不是城市的那部分人口, 但以流入城市者为主体。
因为城市是少数民族人口的最主要流入地,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更多地指向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因为自己的民族性、宗教性、文化性等特征, 与之有关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更应该予以高度看重。美国社会学家R ·E·帕克 对迁移产生的影响的认识则比较全方位,“人口从国内的某一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比如目前黑人向北方移居——也会引起动荡。从移居者我们的看法来看, 这种移居可以具备解放的性质, 使他们获得接触新的经济和文化的机会, 但, 对于他们所离开的和正在移入的社区, 这种运动丝毫不差地都同样是一种扰乱。同时, 这种迁移败坏了移居者的本身, 特别对年轻人一代更是这样”[4 ]。即人口迁移虽然会为迁移者带来一些新的经济文化机会, 但同时也会给迁出地与迁入地带来较大的动荡与扰乱, 并影响到迁移者自己及其后代。将有关研究成就应用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身上, 笔者觉得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因为风俗习惯、生活方法、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文化等与流入地主如果城市存在着较大差异, 其在城市工作、生活期间遭遇见来自城市社会管理体制与政策乃至城市居民的偏见歧视等方面的障碍, 他们自己遇见的不适应情况、带给城市社会的某些不好的影响等。除此而外,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还包含流出地与流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前者系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民族区域经济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某些不利影响; 后者多系流动途中由于偶发事件等而出现的某些问题, 不太引起大家的关注。当然, 城市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最主要发生地区,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是其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1、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组成部分与主要内容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既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主要部分, 也是城市社会问题与目前民族问题的要紧内容。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其中所饰演的角色不同, 可以简单地把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分作两大类: 一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带给城市社会的有关问题; 二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期间所遭遇见的有关问题, 二者一同构成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全部内容。具体说来, 前者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放在问题的引发者地方上, 将他们作为问题的触发主体来看待; 后者则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放在问题的承受者地方上, 他们是问题与困难的承受主体。学术界已有些研究成就多把目光投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问题的引发者层面, 多讨论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带给城市社会的消极影响, 而没关注他们作为城市中双重弱势群体所遇见的困难和艰辛。事实上, 由于种种缘由而给城市带来问题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毕竟只不过少部分人, 特别是那些盲目与无序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口易给城市进步带来某些社会问题,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进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中的异质性流动人口, 异质文化携带者的身份、弱势群体的地位再加上来自城市社会的规范性与非规范性原因的制约, 使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遇见困境和有关问题, 这构成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主体所在。因此,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既包含少部分人作为越轨人群给城市所带来的麻烦与问题, 同时包含大多数人作为弱势群体在城市中所遇见的困难与问题。
有鉴于此,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根据上述两类作为标准进行划分。因为每个民族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与他们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规范不知道, 由此产生了一些矛盾和纠纷, 伴随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带给流入城市的消极影响渐渐增大, 不太容易应付和处置。“少数民族职员很多进入城市势必产生在城市适应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这就会给城市管理带来重压, 也带来了新的课题”[5 ]191。具体说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城数目日益增多, 时间持续不断, 给城市提出了市场问题、政策问题、市民同意能力问题、风俗习惯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管理问题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6 ]。特别是那部分盲目流动的少数民族“三无职员”, 更是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城市社会的稳定导致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正渐渐演变为城市社会的“问题群体”。
少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带给城市社会的问题和负面效应主要通过影响城市管理的某些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问题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带给城市的社会治安问题等为典型表现出来。其中, 影响城市管理与社会秩序的有关问题是流动人口带给城市社会的常见性、一般性问题与容易见到问题, 包含某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乱搭乱建住所而带来的影响城市市容市貌的问题; 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卫买卖识差乱丢垃圾、乱倒弃物、甚至随地大小便致使的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与某些少数民族小商贩随便摆摊设点、无照经营、偷税漏税与忽略交通管制依赖摩托车、三轮车违规运营而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等违规与违法经营问题等。
除此之外, 还有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偷生、多生、超生等也是要紧问题之一, 有研究者提到:“因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性较大, 不便管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早婚、早育、多生、超生, 不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等现象很多存在, 是计生工作的一个大漏洞”[7 ]。
还有某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由于种种缘由违法犯罪而带给城市的社会治安问题成为影响城市社会安定的一大隐患。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一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盲目进城后, 找不到活干, 没正当的生活来源, 做一些违法勾当, 如偷窃、吸毒贩毒、扰乱社会秩序等, 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少数民族盲流人口成群结派进行犯罪活动的现象。这类不只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而且损害了少数民族的形象, 并给城市民族关系带来了不好的影响”[8 ]。后面这两种状况是流动人口的一同问题,也是少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带给城市社会的问题, 对城市社会的影响较大较恶劣, 容易引起城市居民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抵制和排斥。
大多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弱势群体所遇见的困难与问题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另一个要紧组成部分。有研究者觉得,“一些现实的困难也是构成负面影响产生的因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到都市后, 会面临就业、住房、交通、医疗保健、孩子入托、入学等一系列问题, 从而对社会的安定导致不利影响”[9 ]。困难与问题的存在导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与边缘群体。
少数民族人口来到城市后, 因为自己文化低下、专业技能缺少, 与语言不同、文化迥异等原因, 在适应城市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见困境和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除去一般流动人口的各种困难与烦恼外, 还抱有作为少数民族的特殊困难和心理适应问题。一方面, 大中城市居民绝大多数是汉族, 他们语言相同, 风俗相近, 生活上不受任何障碍, 而对少数民族来讲很多城市不拥有一些少数民族应具备的生活设施和条件; 其次, 少数民族本身汉语交际能力较差, 汉语不好的大有人在, 而且一些少数民族固有些生活风俗和宗教信仰需要相对应的肯定设施。因为上述缘由, 很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甚感不便, 他们所遇见的问题和困难比汉族流动人口深刻”[8 ]。具体说来, 大多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遇见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有来自城市社会的歧视问题、基于文化素质低下与专业技能缺少而致使的就业困难问题、就业过程中的薪资拖欠与克扣问题、基于就业不足或底层就业致使的贫困问题与子女教育问题等。其中,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与子女教育问题对他们自己而言影响更大更深远, 其他问题则是容易见到问题。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遭到城市的歧视主要表现为语言藐视、有意回避、职业排斥、人格侮辱等层面。就业问题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己的文化程度、语言能力、专业技术等要紧人力资本的缺失与城市中就业需要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等社会资本缺位所需要面对的直接后果之一。当然, 有的人在城市中达成了就业, 还会遇见薪资拖欠与克扣问题。这类问题的存在都会直接或间接致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陷入生活贫困, 成为城市新贫困人口中的一员。当然, 这种贫困既包含绝对贫困, 也包含相对贫困; 既包含物质生活贫困, 也包含精神文化贫困, 其中以相对贫困为主, 包含少部分的绝对贫困人口, 以物质生活贫困为主要外显层面, 绝大部分是精神文化贫困者。除此而外,“滞留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因为没户口, 加上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经济条件承受不起等缘由, 孩子上学成为问题”[10 ]。这是一个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很关心的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让城市教育部门棘手的问题; 既是民族教育的延伸与继续, 也是义务教育的难题与重点。[论文网 LunWenData.Com]
[1][2]下一页